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霍童法庭以“三夜机制”延伸法治为民“触角”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2-21 10:11:58 打印 字号: | |

岁暮天寒,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兴贤村村委楼前却分外热闹。冷冽的晚风中,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霍童法庭庭长王鑫熟练地调试着放映机与投影幕布,一旁的乡亲们则早已坐好,等待着今晚的“法律夜谈会”开讲。而像这样的普法方式,在霍童已开展了近18年。

如今,霍童法庭独创的“夜调纠纷、夜谈普法、夜访民声”工作机制日臻成熟,凭借“三夜”便民举措、靠前服务、深入群众,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欢迎。5年来,霍童法庭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诉前调解率达到70%,更多群众选择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法庭受案数降低近55.6%。

夜谈普法惠民心

位于蕉城区西北部的古镇霍童,距宁德市区47公里。过去,由于山区闭塞、群众法治意识淡薄,每当发生纠纷,群众往往无法有效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为了补齐农村法治教育的短板,自2004年开始,霍童法庭根据辖区常见的或某个时期、某个区域多发的案件类型,利用夜晚群众空闲时间,采取举办“法律夜谈会”的形式,到山村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教。

“法官,你看我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不给赡养费怎么解决”……面对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法庭干警结合审判工作和农村工作实际予以耐心解答。宣讲中,干警还精心选取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农资购销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现场群众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围绕农村常见的法律问题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并引导群众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由于山村办公条件有限,‘夜谈会’往往不拘场地,无论是村委楼的庭院、会议室或者农村学校,摆上座椅板凳就地开讲,与群众零距离互动。”蕉城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许可宁介绍,“夜谈会”还注重讲地方方言,并结合一些群众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现身说法”,尽量让群众听得懂又用得上。

夜调纠纷化干戈

积年的普法工作,实实在在将群众引导向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然而,山村群众崇尚以和为贵,又不希望通过“对簿公堂”的方式解决问题。“案件诉讼费、律师代理费、往返法庭的交通费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投入,也使许多群众在矛盾纠纷激化后才诉诸法律。”王鑫告诉记者。

如何将“和合”文化熔铸于基层调解解纷工作之中?2007年,霍童法庭从“社会管理创新”入手,与辖区乡镇综治办、公安、司法等部门以及镇、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起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机制,巧妙利用夜晚平静轻松的氛围,把握群众夜晚闲暇在家的机会,视案情有选择地邀请有关部门一同到山村举办“纠纷夜调会”,上门入户,及时开展矛盾调解工作。

不久前,该庭便通过“夜调”形式,化解了一起因恋爱关系破裂引发的经济纠纷。

王某、林某原是一对恋人,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热恋期间,林某因经济陷入困境,多次向王某借钱周转。直至俩人分手后,林某仍欠王某21万余元,并以各种理由推托拒绝还款。无奈之下,王某将林某起诉至蕉城法院。

收到案件后,承办法官了解到案件具备调解基础,且俩人白天工作繁忙,遂决定利用夜晚休息时间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调解之初,双方情绪波动大,存在争议。林某认为情侣之间的借贷可以不用偿还。为此,法官对林某进行深刻的法制教育,并通过说情、说理、说法,使林某最终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自愿与王某达成调解协议。

夜访民声解心结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纠纷夜调会”为推进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供了新的解法。而从“夜谈”“夜调”中总结提炼出的“夜访民声”举措,又进一步增进了群众对司法的理解、支持与信任。

“在‘夜访’工作中,法庭积极取得村(居)委会支持,从村(居)干部那里侧面了解当事人及案件情况,视情邀请他们配合,一同走访当事人。干警们与当事人拉家常、嘘寒问暖,主动关心他们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视情减、缓、免困难当事人诉讼费用,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温暖。”王鑫说,通过“夜访”,倾听当事人心声,法院得以全面了解引发矛盾纠纷的症结所在,以及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或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疑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释明、情理辨析,逐渐打开当事人心中的心结、法结,平息怨气,增进和睦,有效促进了矛盾化解和文书送达等工作。

法安山乡,惠润民心。“下一步,霍童法庭将始终沿着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航向,以‘三夜’工作机制为抓手,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大格局,不断探索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将司法为民的触角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为群众托举起稳稳的幸福。”王鑫语气铿锵地说。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宁中法